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8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数据赋能 智慧中国"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本文系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先生于11月28日下午在"2018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二--"数字经济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每年都会参加很多智慧城市论坛。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现象,就是智慧城市建设在局部地方出现了脱离实际的现象。要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就应该以需求为导向,避免智慧城市过火、过虚的问题。
一、长期向好但局部出现泛化现象
近几年,各方面频繁讨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代表着新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比如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绿色、低碳、智慧的现代化新城,要用最先进的理念推进城市发展,建设智慧雄安。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表明,我们的城市距离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缺口就是发展空间。
智慧城市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十三五"期间,预计智慧城市建设将有万亿元的市场投资,在发展过程中,新技术与新产业将催生新的社会生产力。一方面我们要坚定地走智慧城市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对于出现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当前,要警惕智慧城市局部过热、过虚、泛化的现象。
二、智慧城市建设泛化的一些表现
智慧城市泛化、过虚,有一些具体表现,可以简要举一些例子:
比如,"智慧化"应用泛化。许多城市大力发展"智慧+",发展到"乱加"的地步。一个城市某一项具体的业务,不同的条块部门针对这个业务有几十个APP,导致应用者不胜其烦,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应对这些APP上面。这个例子是不是说明某些智慧应用是不是进入了一个误区?
再有,"高新技术决定论"。有的领导自诩能够引领潮流,他的口号是不要新技术,只要更新的技术、更高精尖的技术。城市建设成了高新技术决定论的产物。城市花了大笔钱,买了大量高精尖的技术、昂贵的设备,开发了许多系统,这些应用程度如何,没有任何测算。
还有,超前规划论。有次去西部城市的一个工业园区,里面没有像样的产业,车辆也很少。但是园区管委会竟然建有非常先进的智慧运营大平台,还配有极其先进的智慧交通运营中心。对于这个园区,未来的产业不好估计,但从区域与城镇化角度来看,人口可能只减不增,华而不实的问题是很明显的。
抢抓智慧经济论。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新经济代表着方向,政府应该亲自去抓,认为这样才能抓得住、抓得好。近年来,旅游是热点。一个市长来说,为了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城市已巨资搭建了智慧化应用平台。调研中发现,政府介入这类经济领域,平台根本没什么企业在应用,智慧经济没有火起来。
三、智慧城市建设泛化的原因
(1)对新事物不懂。智慧城市特别是其中一些新技术应用,是新生事物。由于城市管理者对这些新生事物不懂,因此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社会上宣传新技术、新产业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家都普遍担心会在新的技术与产业革命中落伍。由于怕落伍,就不计代价,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智慧化的"武装"。
(2)拿其他城市当参照物。很多智慧城市相关排名发布,为大家做参考和对标。好的排名可以发挥引领作用,不好的排名却能导致一些地方盲从跟进。有些城市原本比较冷静,但周边城市一上马平台、项目、园区,就坐不住了,开始盲从。
(3)对城市需求没有分析。中国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带来的需求变化也很大。很多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本质、发展规划、基本功能、基本性质理解很欠缺。心中没数,所以追风,决策盲目。
四、"四个回归"克服智慧城市发展过虚问题
智慧城市发展是大趋势,紧抓智慧城市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智慧城市热闹的表象下,是不是出现了没有需求引领的过热发展、过虚发展现象?这值得观察、研究。有人讲新事物出现就必然有泡沫,没有泡沫反而不正常。我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恰恰我们要认识到新事物出现时可能有泡沫,所以才要十分警惕泡沫。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政府出手并动用大量公共资源时,更要注意防止泡沫。要回到城市本质、回到对城市的需求满足上来讨论智慧城市发展。
(1)回归到城市本质。智慧城市的落脚点是城市本身,过去一段时间讨论智慧城市过度偏向于"技术决定论"。新技术的运用是基础条件,但新技术的运用只是手段与途径。现在需要回到城市是什么,政府要干什么这些基本问题上。既要注重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又要注重城市需求引领技术深化运用。
(2)回归到需求的分析和满足上来。从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发展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城市的需求往往具体而实在,比如有的城市交通问题没有解决,有的城市办事效率一直较低。这些需求怎么解决就是智慧城市起步时应该突破的内容。对需求的满足一定要有比较多种方案成本的意识。除了注重智慧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也要注意其他手段的综合运用。
(3)回归到公共物品的提供。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当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既要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城市政府主要是通过智慧化的办法提供优质的公共品,这类公共品也需要借助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做好。至于智慧经济发展,政府应该收手。
(4)回归到顶层设计。过去几年,各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条块作战,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同时,分割式的做法,也会对未来智慧社会发展构成新的挑战。现在应该回归科学的顶层设计框架,回归到共建共享共有的机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