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建泰利特网站LOGO
扫描关注通建泰利特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获取最新动态

科大讯飞舆论风波背后 技术优势失色盈利模式仍在摸索

通建泰利特2017-11-06行业动态



科大讯飞(002230.SZ)近来的日子颇不平静。日前,知名学者刘姝威对科大讯飞的评论态度转变,令其话题热度再度燃起。

 

近期,科大讯飞遭遇了舆论的口诛笔伐,薛云奎一篇直指“科大讯飞风险巨大”令其陷入舆论漩涡,经过一个回合的“互怼”后,科大讯飞偃旗息鼓。而指望三季报的业绩提振士气却再次遭遇了“增收不增利”的结果。

 

与此同时,头戴“人工智能第一股”光环的科大讯飞股价在短短数月内经历了“过山车”。自5月以来,伴随AI概念持续发酵,科大讯飞股价也是水涨船高,市值一度接近900亿元,但随后科大讯飞停下了狂奔的步伐,8月28日,其股价遭遇闪崩,两个交易日,80亿元市值消失,而10月16日-18日,其连续三个交易日股价跳水,百亿市值蒸发。

 

截至11月3日,科大讯飞股价收盘价57元/股,市值达791.56亿元。

 

尽管“四面楚歌”,科大讯飞却并没有停止在AI方面的布局,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1024计划”,砸出10.24亿生态扶持基金。

 

科大讯飞究竟发生了什么?新布局背后是在规划怎样的一盘棋?

 

增收不增利背后现并购隐忧

 

科大讯飞的三季报业绩并不好看,财务数据捉襟见肘,折射出了其频繁并购的发展困局。

 

10月18日,科大讯飞发布三季报,其营收33.87亿元,同比增长58.16%至,但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下降39.45%,“增收不增利”沉疴依旧。

 

对于三季度净利下滑,科大讯飞解释称,主要系公司2016年收购的讯飞皆成由参股公司成为控股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按会计准则确认投资收益(非经常性损益)1.17亿元,扣除该部分投资收益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18%。换句话说,既是2016年同期的净利润增长并非科大讯飞的业务发展良好,某种意义上是收购带来的投资收益。

 

不过,科大讯飞的盈利能力一直在下降,从净利润增速来看,2013-2016年分别为52.95%、36%、12.09%和13.90%,整体走低。2017年中报,科大讯飞实现净利润10728.36万元,同比大跌58.11%。

 

科大讯飞近些年通过大举投资并购扩张。自2013年开始,科大讯飞出资4.8亿元收购启明科技100%股权,随后其扩张就未曾止步。

 

2014年,科大讯飞以2.16亿元收购上海瑞元100%股权。2015年,科大讯飞再出资1500万元和3720万元分别收购了启明玩具60%以及安徽信投18.6%的股权。2016年,除了以4.95亿元收购了乐知行100%的股权外,其还以1.0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讯飞皆成23.2%的股权,从而导致科大讯飞在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得到了大幅增长。

 

不过大举并购最终导致了其财务数据上的“增收不增利”。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科大讯飞对外投资的公司高达58家,业务范围甚至延伸到了造纸、旅行社等领域,但这些新业务的财务表现却良莠不齐,甚至多家公司经营状况堪忧。

 

对于上述问题,记者致电科大讯飞董秘办,其相关人士表示以投资者交流会(下称交流会)解读内容为准。

 

10月19日,科大讯飞在交流会上表示,“讯飞通过内生式并购,将业务无缝整合到产品体系中,业务版块得到补充,从数据上看,科大讯飞上市以来,超过1个亿的收购项目为广东启明,上海瑞元、讯飞皆成、乐知行,这四个收购项目约占科大讯飞所有对外投资的七成,前三季并购企业收入占比为14.6%,毛利占比为14.61%都占很小的一个部分。”

 

除了净利润持续下滑,科大讯飞的现金流也为负。据三季度报,科大讯飞 1-9 月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7 亿元,较上年同期锐减84.93%。

对此,科大讯飞表示,主要系因加大战略投入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长大于销售回款较快增长所致。

 

被指“擅长要钱不擅长赚钱”

 

而在发布三季报业绩之前,科大讯飞早已陷入到一片质疑声中,在互怼升级后,科大讯飞最后“失声”。

 

8月29日,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发布了直指“科大讯飞风险巨大”的文章,从市值、概念、财务业绩、管理团队等诸多方面提出质疑,并直言其是一家快速增长但含金量不高、扩张很快但效率低下、擅长募资不擅赚钱、股东回报率低下的公司。

 

薛云奎的质疑很快得到回应,8月30日,科大讯飞在深交所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按照作者的观点和逻辑,就不会有亚马逊、特斯拉、京东等这样的企业了,以亚马逊为例,其亏损近20年,估值却达4800亿美元,就是其广大投资者对其战略和落地执行能力的认可。”

 

而这该回复引来互怼发酵,薛云奎反驳,“科大讯飞与亚马逊,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在线零售。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公司规模,二者都差异巨大。不知为何科大讯飞却要比肩亚马逊?”薛云奎如是说。

 

尽管此后科大讯飞未再做出回应,薛云奎也表示,“财报分析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方法他不是万能的,但他不是毫无作用。”但科大讯飞确实有许多问题待解。

 

值得关注的是,薛云奎认为科大讯飞的管理团队“擅长要钱,不擅长赚钱”。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上市以来,科大讯飞累计共融资52.07亿元。除首发上市募集资金3.14亿元外,自2015年5月9日起5次定向增发募资总额达48.93亿元。最近的一次定向增发在今年3月16日,募资净额为2.84亿元。

 

此外,截止2017年6月30日,科大讯飞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共7.92亿元,比2016年年底的6.77亿元增加了1.15亿元。

 

与融资规模相比,科大讯飞盈利能力并不美丽。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日,科大讯飞自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23.38亿元,累计分红8次共计6.76亿元,股东回报率一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摊薄)一路下滑,由2008年末的13.17%下滑至如今的2.04%。

 

此外,科大讯飞重营销轻研发也遭遇指摘。

 

薛云奎认为,公司自2014-2016年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每年投入销售费用分别为2.4亿、3.76亿和6.49亿,其增长速度要远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公司最近三年的经营理念大有造势的意味。

 

而相较之下,研发投入则显得要温和许多。虽然也有较大增幅,但总体增长缓慢。自2014年以来,研发投入分别为5.18亿,5.77亿和7.09亿,其增长幅度仅为41.32%、11.44%和22.84%。

 

而对于上述问题,记者联系科大讯飞诸多人士并发函至相关人员,但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砸钱1024计划背后

 

或许是“轻研发的”指责刺痛了科大讯飞的神经,外界的舆论还未消散,科大讯飞再次抛出大计划。10月24日,科大讯飞公布了1024计划,砸下10.24亿元扶植基金,用于支持平台开发者的发展。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表示,扶植基金将主要投资两类企业,一是投资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第二种是有良好商业想法,但需要科大讯飞的核心技术进行突破的企业。

 

“1024计划主要针对开发者生态,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未成熟,需要群策群力,不能单纯依靠一个或几个厂商进行开发。”易观终端入口研究中心分析师冯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大讯飞较早推出“开发者”的平台,也是鼓励更多的开发者进入到这个平台中,依靠技术来做相应的延伸,有利于市场技术的成熟,另一方面也有将平台壮大,利于平台进行后期的投融资,包括对一些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投融资。

 

成立于1999年的科大讯飞一直在积累语音技术,习惯于闷声发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其主要业务都是为高校政府、运营商及银行在内的行业客户,提供中文语音技术的解决方案。直到2016年10月,罗永浩锤子手机M1发布会演示了讯飞输入法的语音输入功能,才令其从幕后走前台前并走红。

 

为拓展B端业务,2010年10月,科大讯飞推出“语音云”平台,向开发者开放语音识别的底层技术,供后者开发应用。腾讯QQ、高德、携程等,都曾是科大讯飞的客户。

 

互联网巨头对其技术的依靠,令科大讯飞长期盘踞主流市场,但这样的局面随着BAT入局开始打破。2015年,认识到语音智能技术重要性的BAT开始入场,让科大讯飞既失去了用户,又增加了对手。

 

而语音识别技术依托大数据分析,也就是说声音数据越多,识别力越强,而BAT拥有大量的C端用户为语音识别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百度是巨头中最先入场的,2012年,百度就已成立深度研究院,发布了语音产品,2013年开放平台已经上线,并于2016年全面转向人工智能。BAT中腾讯入局最晚,但发展也是最快,马化腾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已站风口,公司内部已有超过4个团队在进行AI研发。

 

对于客户变成对手问题,科大讯飞在上述交流会上称,公司过去三年来自于BAT的收入,占比平均仅有0.2%。

 

作为对策,科大讯飞从两年前开始布局直面消费者的C端业务,但在C端市场,科大讯飞其资源和经验都难及对手,而技术的迅猛更迭,也另其曾有的优势不再。此外,科大讯飞这类以第三方技术输出为主的平台,其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人工智能处于探索期的阶段,也在逐渐探索一个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此外厂商也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过程中,如果延续目前的发展态势,科大讯飞会实现持续性的盈利,但是也存在因盈利不足被巨头把持较大股份这样一个可能性。 ”冯超对记者分析。

 

此外,冯超表示,整个人工智能目前处在投资热点,可能存在一定的泡沫,科大讯飞估值有高于其自身水平的可能性,技术深耕的企业在人工智能刚刚崛起时会更占优势,但如果单单只是依靠技术的话很可能被BAT这样的巨头收购,接下来要看科大讯飞如何搭建平台。

 

不过,常言道“长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截止11月3日,科大讯飞股价收盘价57元/股,市值达791.56亿元,继续领涨。

 

来源 / 华夏时报

编辑 / 梁晓雨  审稿 / 石雅亮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