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鲁政字〔2020〕228号),持续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城市为目标,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推动构建智慧产业、智慧民生和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着力提升供给质量,推进普及应用,强化安全保障,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超前谋划,协调推进。坚持前瞻布局、示范引领,紧密结合我市发展需求推进实施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和供给结构,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效能。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布局建设高水平、多层次、宽领域的重大创新体系,加快技术创新迭代,推进人才、知识、数据、资本等要素有效集聚和合理配置,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开放共享,融合互通。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资源共享,促进技术融合创新。以应用为牵引,全面开放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深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争取全市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能级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治理、产业转型、民生服务中得到全面深度应用,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重要支撑。
1.信息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建设5G基站3万个,打造1个国际领先、10个国内知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选树1000个具有行业先导性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城市云脑得到深度应用,城市资源要素全面整合,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2.融合基础设施对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建设全国先进水平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铁路、公路、民航、城市道路、邮政等基础设施全面开展智能化升级,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2.35万个、加氢站10座,及3个以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车辆应用发展“特区”。乡村有线宽带全部采用光纤到户,农村信息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100%。
3.创新基础设施有力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全国领先的海洋大科学设施群。
形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战略科学力量。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总量达到400家。
二、重点任务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行动。
依托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承载和各行业各领域覆盖,构建互为场景、互为基础、互为生态的协同应用体系。鼓励建设服装、轮胎、新能源汽车等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力度,实现大带宽、大链接、低时延、低成本的海量设备、资源接入。建设家电、机械等5个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建设。工业互联网千亿级产业新生态基本形成,争创半岛五市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级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各区、市政府(含各经济功能区管委,以下均作为责任单位,不再列出)〕
2.高速智能信息网络建设行动。
扩大5G基站建设规模,加大规划、审批、用电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优先向基站建设开放。加快推进5G独立组网核心网建设和商用,分节奏分场景扩大网络覆盖范围,2020年年底前,在医院、学校、科研机构、大中企业等重点单位周边建成5G基站1700个,实现信号全覆盖;全市共建成5G基站1.5万个,实现城区重点区域信号连续覆盖。到2022年,全市建成5G基站3万个,实现重点城镇5G全覆盖。推动5G+工业互联网、高新视频、智慧海洋、智能网联汽车、医养健康、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家居、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系列应用场景建设,形成10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标杆,打造500个5G全覆盖全融合应用园区。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建立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打造数字半岛。推进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建设,构建高新视频生态圈。推进海尔集团基于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平台的5G专网项目建设,实现30个以上工业场景应用,在1000台以上工业终端上部署5G模组。加快城乡光纤网络全覆盖,到2022年,打造“双千兆”城市,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000Mbps。全面部署IPv6,统筹推进全市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积极争取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强青岛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建设,建成国际信息通信枢纽。(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
3.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行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大数据中心建设。引导数据中心进行绿色节能技术改造,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审查新建数据中心能耗,PUE值(电源使用效率)原则上不高于1.3,存量改造数据中心PUE值不高于1.4。提高大数据中心存储能力和数据服务能力,发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服务,满足交通、医疗、教育、制造等行业在实时业务、智能应用、安全隐私等方面的快速连接需求。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中心计算能力升级,推动其参与国家级分布式超算互联网建设;依托超算中心合理布局边缘计算节点,到2022年,全市边缘计算节点数达到10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通信管理局)
4.泛在感知设施建设行动。
以政务外网和公安机关现有感知网为骨干,构建互联网、行业专网等多网融合的全市物联感知网,在交通、环保、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感知设施。将公安视频专网升级为城市感知网,建设新一代公安信息网。统筹利用4G、5G、窄带物联网和光纤接入技术,构建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打造物联网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物联网感知设施标识和编码标准规范。加快青岛智能物联网产业园、电力物联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2年,打造2个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5.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加快算力、算法、算量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基于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的多种通用算法引擎。依托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领军企业,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开源平台服务超市和开发者社区。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进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标杆。鼓励发展安全可扩展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依托中国链湾,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新模式,在政府重大工程监管、食品药品防伪溯源、电子票据、审计、公益服务事业等领域开展探索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审计局、市民政局,市税务局)
(二)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6.智慧交通设施建设行动。
统筹推进公路、城市道路、铁路、地铁、民航、邮政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构建“全息感知、全程服务、智慧决策”的海陆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智慧运行与服务体系。在新机场高速、潍莱高铁(平度、莱西区域)、香港路沿线等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城区充电站和充电桩、换电站,在居民小区、公共停车场、公共办公区、公共服务区、旅游景区等进行重点布局建设,依托新能源汽车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全市充电桩的统一监管。合理配置、适度超前推进加氢站布局建设,在具备条件的物流园区、交通场站启动建设加氢示范站。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氢能应用示范区,拓展全场景应用领域,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莱西市发展燃料汽车,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孵化园区。制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推动市南区、即墨区、莱西市、青岛高新区等区域先行先试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市南区打造全国首个旅游自动驾驶示范区,即墨区、青岛蓝谷等区域率先划定并建设开放或半开放智能汽车测试区,到2022年,颁发3家以上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
7.智能物流设施建设行动。
实施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程,推进仓储、分拣、配送、装卸等一体化集配设施智能化升级。建设航运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提供现代港航产业信息服务。加快青岛港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跨运输方式、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共用。到2022年,争取在全国物流网络乃至世界物流体系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作用,青岛港跻身全球港口“第一梯队”,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8.智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融合发展,鼓励通信运营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5G、物联网等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推动县域智慧街区、智慧社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淘宝村、镇创建,鼓励大型电商平台融入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服务过程。加强区(市)、镇(街道)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数字化改造建设,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推进优秀乡村文艺作品传播,鼓励旅游热点乡村进行数字化建设。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门式”办理。(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9.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积极争取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等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为国家海洋科考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平台。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顶尖、全面开放的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满足海洋科学试验、海洋装备研发等对浅海条件下海上试验的需求。围绕大科学装置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汇聚一批相关领域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形成产业集聚带动效应,打造全国领先的海洋大科学设施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10.产业技术创新设施建设行动。
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大力推进“透明海洋”“蓝色药库”项目建设,构建全球海洋协同创新网络。加快国家深海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海洋科技、高速列车技术创新高地。推动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努力构筑院士创新特区。争取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实施。推动海尔集团山东省家庭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双星国际级轮胎和汽车检测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应用场景
(一)推动智慧产业发展。
1.智慧工厂。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加快企业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系统和工业设备上云用平台,打造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管理、运维等全流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争取到2022年,推动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改造升级,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智慧农业。
加快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5G在农产品种养殖、物流、流通、消费等环节全链条应用,加快推进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支持卡奥斯农业平台在平度、莱西等市建设智能种植大棚,加快全国土地数字化暨华为智慧农业物联网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建设,打造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省级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培育10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先导城市。(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数字文旅。
建设公共文化和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网络视听、在线直播、网络文学等新业态。到2022年,培育3-5家数字出版骨干企业,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具备数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数字示范景区,促进景区全面感知与信息互联互通,提供旅游信息查询、精准营销、用户评价、产品预订、舆情监测等服务。到2022年,旅游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实现“一部手机游青岛”。(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二)推广智慧民生服务。
4.智慧医疗。
推动医院等重点场所5G网络全覆盖,发展在线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业务云化。推动健康青岛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互认,鼓励医用机器人、生物三维打印、可穿戴设备等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到2022年,建成25家以上互联网医院,拓展医疗服务的空间和内容。(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5.在线教育。
推进智慧校园特色学校、智慧书法教室、教育E平台等项目建设,构建集教育管理、教学资源、智慧校园于一体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推进在线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数字化技能培养体系。向平度、莱西市的薄弱镇、村开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农村薄弱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到2022年,数字校园建设覆盖率达到95%。(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6.智慧养老。
推进健康监测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围绕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等服务,搭建医养健康智慧服务体系。依托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青岛西海岸新区智慧科技健康城等项目,打造数字化健康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三)深化智慧城市应用。
7.“互联网+政务服务”。
完善市级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刷码、刷脸”“亮码、亮证”等创新模式应用,加快“一码通城”试点。打造“5G+智能化”政务服务大厅,提升审批服务智能化水平。到2022年,除需经批准的事项外,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开发利用、隐私保护等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打造50个政务数据应用典型案例。(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局)
8.智慧治理。
建设城市云脑基础平台、城市云脑大数据中心和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资源汇聚。完善智能感知、预警、决策和调控体系,同步推动市政设施、环保设施、环卫设施、地下管线、地上建筑物等管理平台的智能升级和网络连通。推动公安大数据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应急局)
9.智慧应急。
研发基于5G应急通信手段,构建覆盖全域应急管理感知数据采集体系,实现重大风险和隐患动态监测、防灾减灾智能评估、超期预警预报和灾害事故高效处置。加快基层智慧安监与应急云平台等项目建设,到2022年,全面建成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一体化平台。(责任单位:市应急局)
10.智慧安防。推动“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与联网应用,实现背街小巷、偏远农村等视频建设薄弱地区视频全覆盖,建设“雪亮工程”全国示范市。全面推进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力争3年实现全覆盖。到2022年,全面实现视频图像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和步态识别等视频图像智能化、智慧化应用。(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建立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分管副市长担任专项召集人、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机制,顶格推进全市新基建发展重大工作,深化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引导。(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大数据局)加快推进“双招双引”,吸引国内外头部企业、新锐企业、产业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各区(市)也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结合本地实际,突出优势特色,研究制定具体推进思路和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放应用场景。
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等建设领域,征集应用场景计划、开展试点示范,打造应用场景IP矩阵。组织应用场景沙龙、未来场景创新大赛,设立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和未来场景体验中心,开展新基建应用场景前瞻研究。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大数据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加强项目管理。
围绕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发展重点方向,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库,择优列入市重大项目库。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资金等要素资源的安排向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倾斜。加大调度督查力度,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困难问题,明确分工,促进问题解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
(四)突出要素支撑。
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做好必要的财政资金保障。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惠利率信贷专项。加强对全市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指标的保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充分利用“百万人才集聚工程”“创新创业激励工程”“全民招才引智”等现有人才计划,大力培养引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人才,落实居留、住房、医疗、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强化安全保障。
强化跨领域、跨部门协作和政企合作,分段、分层、分级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的安全保障。落实网络运营者和行业主管责任,加强关键新型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提升网络枢纽、数据中心、骨干光缆等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水平。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等级测评、隐患排查,提升安全监测、预警等能力。(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
来源 | 青岛人民政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