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融合”?
“融合”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到底有多重要,数据最为直接。2018年新春伊始,两组数据的相继发布将数字经济推向了风口。2018年3月,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发布《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3%,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高达18.9%;2018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 3%,占GDP比重达到32.9%。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那么,数字经济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什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告诉《中国信息界》记者,数字经济不仅仅是“线上”经济,或互联网本身形成的产业规模,也不只是信息产业的产业规模,而是包括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之后的经济规模。他表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字经济得出的数据,“大体上1/4来自于信息产业本身,另外3/4来自于经济各个部门与信息技术融合形成的规模”,而且,这种融合规模占比还将随着融合的深入越来越大。
2018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在解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2018年)》时指出,2017年数字经济本身的信息通信产业规模达到6.2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16的7%提升到7.4%。而互联网行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基础电信业,占信息通信服务业比重由2010年的21%提升至2017年的52.6%,成为信息通信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融合贡献规模扩张。数字经济融合部分规模为2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融合部分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7年的77.4%,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7年的25.4%,融合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79.2%。
可见 “融合”是数字经济的洪荒之力。但是,这些数据真的能反应数字经济的贡献吗?
对此,鲁春丛介绍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方法。他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采用生产法测算数字经济规模,将数字经济分成信息通信产业的直接贡献,即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和信息通信产业的间接贡献,即信息产业应用到传统产业上导致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信息通信产业部分采用统计核算方法,即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服务业、软件业的增加值之和。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则采用了“基于投入产出关联的核算方法”进行测算,其基本原理是经济产出是经济投入的结果。即通过投入产出表中各行业ICT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与行业产出的对应关系,测算了我国42个行业技术应用对行业产出的带动,相比于埃森哲的13个行业多出了29个。
鲁春丛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了42个行业,得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30%左右,应该是相对准确的。另外,鲁春丛表示,随着融合的继续深入,数字经济释放的能量将会更加巨大。
既然 “融合”的力量这么强大,那么,要如何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的“融合”能量呢?
制造业是“融合”着力点
对于数字经济的融合,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十九大既提出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又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其实是为我们在范围广泛的实体经济中划出了重点。在采访时,包括余晓晖在内的业界专家也都认为,先进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改革开放以来,长期保持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同时,也进入经济强国之列。然而,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在取得巨大成就之时,问题也很突出,其中,环境污染、产品低端等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难以调和。为此,我国政府为了实现人民对绿水青山等生活高质量的需求,宁可任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要推进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迈进。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迈进,我国政府在德国提出“工业4.0”之时,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力争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变“制造”为“智造”。
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两化融合的逐步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要实现“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的目标并不容易。对此,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在接受《中国信息界》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要想实现智能制造需要经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阶段,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基本还处在数字化阶段,有的工厂或企业可能处在自动化阶段,有的企业甚至连自动化都做不到。今年,鲁春丛在解读《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时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企业达到3.0水平,但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仍处于2.0阶段。多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基础薄弱。
对此,很多信息化领域的专家表示,制造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对于数字经济发展却是机遇。他们表示,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推进,数字经济将会有颠覆性的发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抓手
当然,数字经济要想融合制造业实现颠覆性的发展,前提还是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如何推进?
2018年4月,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日益成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抓手,也是工信部推动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李冠宇表示,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部署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李冠宇说,近两年,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业APP培育、平台应用和联盟生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是建设了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功能和价值显著提升;二是一些平台企业和初创企业开发出新型工业APP并实现商业化应用;三是中小企业加快上平台、用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企业“上云”的重要抓手;四是产业联盟快速发展平台,平台生态体系加快形成。下一步,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方面,工信部将重点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宣贯。将制定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工程实施指南》,统筹推动平台培育、企业“上云”、百万工业APP培育等重点工作;二是建设两类平台,构建平台体系。制定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指南,分期分批遴选10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地方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设本区域、本行业平台,形成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独立运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培育基础共性、行业通用和企业专用三类工业APP ;四是着力推动工业企业和工业设备“上云”,基于平台开展状态监测、预警、性能优化和能力交易等服务,打造新型制造业生态;五是开展平台实验测试,以测促建,以测带用。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验测试环境,通过大量实验测试,迭代优化平台功能,形成面向不同场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六是完善公共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涵盖标准、监测分析、数据管理、质量管理与技术成果转化在内的公共支撑体系,营造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环境。
鲁春丛在解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2018年)》时,提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也给出了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建议。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面向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需求,全面部署IPv6,加快5G商用进程,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促进工业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开展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创新,提升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水平,加快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实现“建平台”与“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
企业是推进的主力军
有了政策、方向、着力点、抓手之后,落地、实施才是关键。如何落地、实施?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大数据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在接受《中国信息界》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数字工业要从企业做起。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叶毓平在接受《中国信息界》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企业是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市场主体。他说,新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的推进。
对于工业企业的未来发展,单志广表示,我国行业状况不同,地区和企业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尚未实现自动化,还有一些企业甚至要补2.0的欠账。因此,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路线,补短板、强弱项,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防止千企一律,一哄而上。
虽然目前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参差不齐,但是,我国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已经摸索出路径,走到了前面,正在实现向智能化蜕变。
2018年4月,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董春波表示,长安汽车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柱性产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汽车领域的创新、转型和引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积极构建汽车生态圈、融合智慧交通、城市安防、汽车电商、智慧物流、汽车金融等领域,推进集团公司数字经济发展。2017年集团公司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108亿元。
2018年5月18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正在“2018年中国·廊坊数字经济大会”上表示,企业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数据是关键。但是,目前工业行业采集到有效关键数据非常困难。为此,富士康旗下群创面板工厂,做到用16K的摄像机采取数据,以确保精准监测。此外,富士康也在着力破解工厂内部大量数据的安全有效传输难题。陈永正表示,新时代,为了实现智能制造,富士康把所有的流程数据化、影像化后,将流程和信息制造过程全部整合起来打造“六流”公司,即信息流、人员流、技术流、过程流、产品流、物流。 他说,“这样才有可能进行大数据的建模,才有可能实施智能制造创造价值。”
文章原载于 中国信息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