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书:世界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6~2017)》。
“互联网+”拓宽城市服务空间,共享经济释放活力
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30亿,年增长率为9%,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2%。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比上年增长21%,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0%。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创造了政府管理新手段,建立了公共服务新模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互联网+城市服务”开辟了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新入口,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运营商将服务范畴拓展到城市基本服务的领域,采用新的交付模式和投递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互联网+”成为智慧城市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的新方式和新动力。
在教育领域,“云+端”正成为智慧教育重要基础设施。美国肯塔基州派克县与IBM建立合作关系,重复利用过时废弃的1400台计算机资源,基于IBM的数据中心搭建了服务于该学区1万多名学生的教育云服务平台,实现教育服务的云端虚拟化调配。预计未来五年为该县节省超过半数的软、硬件和人员维护支出费用。埃塞俄比亚与微软公司合作,微软公司赞助埃塞俄比亚教师25万台预装微软Azure云平台的笔记本电脑,通过云服务帮助教师设计课程表、记录学生信息和教学情况等,大大减少了学校的信息技术支出成本。互联网应用推动教学方式持续创新。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创客教育、游戏教学、“微”课堂等一系列新型教学方式。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的电子港科技中心(Digital Harbor Tech Center),公立学校的中小学生可以参加中心课程,中心设备也向学生开放以支持他们开展创客课堂研究,同时配套组织各类创客教育培训和研讨会。数字资源呈工具化、服务化趋势。教育领域数字资源建设重心逐步从内容本身向辅助资源应用的智能工具、支撑服务体系方向转移。澳大利亚SCOOTLE基础教育资源库不仅向学生和老师提供统一标准的课程资源,还开发了高效快捷的搜索工具,应用Timeline、Google Map等可视化软件提高阅读品质,另外还建立了一站式服务机制。德国推出免费在线学习平台Serlo,提供多类学科领域的学习资料,并配备视频和练习工具,通过图表、动画或视频的方式使问题可视化,帮助学生实现按需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医疗卫生领域,互联网技术为疾病治疗带来了质的飞跃。物联网实现对人员健康特征的持续监测,大数据赋予健康管理即时处理能力,从而颠覆传统医疗以“救治”为主的模式,为健康管理服务方式提供了即时支持和基础平台。美国克利夫兰诊所与电信巨头Cox Communications公司共同组建战略性合资公司,重点推动Cox宽带服务向医院和医疗保健公司拓展,积极发展个性化数字家庭保健服务;斯坦福大学医疗保健部通过与GE公司合作,成立了全新数字医疗有效性评估机构Evidation Health,继而与奥克斯纳医疗系统建立合作关系。远程医疗逐步改变全球医院的传统医疗系统。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医院在其新建的紧急护理中心装备了远程视频访问系统,新增了面向远程患者的医疗服务;克利夫兰诊所也采用了远程视频访问应用MyCare Online,为患者提供24小时紧急护理访问服务。互联网医疗巨头Teladoc、American Well和Doctor on Demand的远程医疗业务实现了迅猛增长,Teladoc成为全球首家IPO的在线问诊公司,上市首日市值超过10亿美元。移动智能终端成为慢性疾病管理关键入口。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系统开始积极引入旨在帮助患者进行慢性疾病管理的移动智能设备。2015年4月,美国医疗机构Partners Health Care与三星开展合作,共同开发了预装管理软件的移动设备。LifeMap Solutions与纽约西奈山医院、国立犹太医学中心呼吸中心(NJHRI)合作开发一个嵌入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管理软件的智能吸入器,计划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自动调节慢性病患者的氧气吸入量。
在电子政务领域,移动终端、社交媒体成为网上服务新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国纷纷利用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包容性强的渠道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瑞典大力兴建移动纳税系统,在瑞典700万纳税人中的9万多人已经完全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线上纳税;南非政府重点开发了Dokoza项目、Accesshealth项目、BCIT项目、USSD项目和通知系统等,来应对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一系列特殊挑战和困难,以Dokoza项目为例,它创新了南非医疗保健行业的服务,让工作人员可以快速与患者进行业务和数据交流,目前广泛应用于肺结核病和艾滋病的治疗上,并向更多疾病领域推广。中国积极通过微信、微博等移动平台,推进移动政府建设,2015年以来,各地纷纷开始建设 “移动办事厅”方便市民办公,如申请办理港澳通行证续签,“上海公安出入境管理”官方公众号、“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平台都具备了相同功能的入口,提供在线办理服务。此外,人们通过手机上的支付宝、微信还可以完成交通违章的查询、路况和公交的查询、生活缴费、水电费、医院挂号等。部分城市还提供一些特色服务,如广州可以支持港澳通行证的续签,上海可以预约结婚登记和图书馆服务等。目前,微信“城市服务”已经与全国31个省区市,319个城市达成战略合作。蚂蚁金服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与微博共同启动“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联合为各地政府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向各地方政府提供“城市服务”平台,涵盖交管、公安、医疗、交通路况等9大类80多项服务。阿里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帮助各地政府进行政务应用整合和流程再造,构建统一的城市服务平台。市民通过支付宝、微博和手机淘宝三个入口均可访问,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代替过去的排队、跑腿。
在社会服务领域,共享经济快速发展,释放城市应用活力。移动时代对生活服务领域的最大影响,在于过去难以被信息化的盲点将会最大限度被覆盖,线上数据和线下服务的有效对接,构建了一个包含人的服务、现金流和信息流在内的完整生态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大而全”的应用兴趣度在不断降低,而对“小而美”的重度垂直服务越加青睐。所以,更为细分的领域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成为近些年来的热点,例如,在交通出行领域,像滴滴、Uber等迅速崛起;在工作生活领域,如墨迹天气、万年历、有道词典等;在订餐领域,专注于订餐领域的“饿了么”等应用,都成为垂直应用市场的排头兵。这种整合线下闲散资源的共享经济模式,让应用变得更具吸引力,带动了智慧城市发展活力。作为全球共享经济的产业龙头,Uber和Airbnb在过去3年迅猛发展,虽然都成立不到10年,但当前估值已经分别达到510亿美元和255亿美元。其中,Uber公司以5年零11个月的纪录成为全球估值达到500亿美元用时最短的公司,同时超过小米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科技公司。根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美元。据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3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过去的一年里,社区类的O2O服务悄然走入了人们生活。2015年多家企业获得亿元以上规模的融资,包括管家帮获1.2亿元人民币融资、Dmall获1亿美元融资、美到生活获2500万美元融资、爱鲜蜂获2000万美元融资。资本如此青睐该领域的原因不外乎市场空间大,几乎没有天花板,以及终极的社区消费端口尚未出现。。
人工智能将引发智慧城市深层次变革
2016年3月,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并以4∶1的总比分取得压倒性的胜利。2016年底,其在互联网上又连续打败了柯杰、聂卫平等顶尖棋手,保持着不败的战绩,再次掀起人工智能热潮。百度推出了无人车,搜狗推出了知音交互引擎,腾讯新闻要让人工智能帮助写稿,京东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物流运输,阿里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双11”购物狂欢节,网易则让人工智能提升客服效率……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技领域最为前沿的基础性技术之一,具有显著的产业溢出效应,对人类自身和企业、产业等都将形成智能化重构的冲击,从而推动多个领域,特别是传统行业的颠覆性变革。
经过 60 年的发展,今天的人工智能核心不仅仅是算法,更是学习,人工智能可以在大数据环境下充分发挥碎片化大数据的认知机理,这对智慧城市建设来说意义重大。以生物识别、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引发深层次变革。例如,在医疗领域,相比传统的手写病例方式,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协助医生通过语音的方式撰写病历,整个过程更为自然和快捷;医学机器人通过定制化的手段,提供更为准确的诊疗方案和就医体验。在交通领域,通过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彻底改变未来的城市交通。在城市安防领域,包括安防、救援等类型的智能机器人,将直接应用于智慧城市管理和运行,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在社会服务领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服务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从中间向两端扩展,我国特色小镇、城市群规划不断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95%以上副省级城市、76%地级及以上城市、47%县级及以上城市均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范围不断扩大,智慧城市建设覆盖领域也逐步完善,便民服务、信息消费、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市场也将逐步启动。2013~2015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单位从90个扩展到290个,众多城市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探索。在智慧城市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其理念范围也由大、中、小型城市向两端扩散发展,从小的一端来看,特色小镇、社区的政策规划中纷纷引入智慧城市的建设思维,从大的一端来看,城市群、都市圈规划也显现智慧化布局趋势。
2016年6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长三角世界级的城市群。同时,该规划将上海定位为“全球城市”,并开展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芜湖、合肥等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加快建设长三角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公益性服务平台;推进城市群智慧城市数据接口标准制定实施,实现区域信息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信息技术在跨省市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等领域应用。推进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等的同城化发展,提出强化沿海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等四个发展带的聚合发展,从而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长三角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十三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重大战略机遇的叠加期,随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等文件的相继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正在加速实施。
另外,为了缓解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现状,我国积极推行特色小镇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国建制镇(不含城关镇)总数量约为1.8万个。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与财政部三大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根据该通知,特色小镇应该具有自身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以及灵活的体制机制。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出约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以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教育科技、现代制造、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占全国建制镇的5%左右。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127个,同年广东省也提出到2020年拟建成百个省级特色小镇。
智慧城市建设对GDP的拉动显著
从经济和产业视角解读智慧城市,除了其自身发展会对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贡献以外,其更重要的作用是创造了一个智能可控、泛在互联的发展环境,通过智能应用、宽带网络、数据连接等的部署,可以加速汇聚有效的资源,大幅提高相关联的其他领域的效率,进而促进GDP的增长。据统计,ICT投资每增加20%即可推动GDP增长1%;宽带普及率每提高10%,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带来1.19%和1.35%的增长,欧盟通过部署高速宽带已经带来约850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创建了100万个工作岗位。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在非洲引发的零售、医疗、农业领域变革,将为非洲贡献超过3000亿美元的年GDP增长量。
智慧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可以从信息化角度得到验证。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地区相比,经济发达国家/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显著较高。从2015年全球网络就绪指数(NRI)排名可以看出,NRI各项指标中排名最高的均为发达国家。发达经济体(ADV)NRI平均指数最高,约为5.2;新兴和发展中的欧洲国家(EDE)次之,NRI平均指数缓慢上升,约为4.2;独立国家联合体(CIS),新兴和发展中的亚洲国家(EDA),中东、北非、巴基斯坦(MENAP),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LAC)的NRI平均指数约为4.0;撒哈拉以南非洲(SSA)NRI指数最低,约为3.2。
中国:新兴产业集聚呈“多点多极”增长格局
伴随智慧城市建设,我国部分产业基础好、产业结构调整深入的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方向趋于高端化,例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新兴产业的人才、企业、政策和资源都较为集中,成为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三个增长极。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2016年,广东、安徽、江苏等多省开展了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并已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智慧城市产业。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批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优势城市,正在向全球产业创新策源地升级。
在环渤海地区,北京积极打造以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天津新能源汽车及航空航天产业成为发展重点;石家庄着力发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长江经济带区域的沿江省市形成了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众多特色产业集聚区,上海在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导航、集成电路等领域处于领跑地位;江苏分别在盐城、泰州和南京形成风电、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和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区;安徽合肥等城市的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贵州建立起首个国家级大数据集聚发展试点示范区。在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等地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型显示技术、3D打印、新型动力电池、无人机、机器人等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在东北地区,哈尔滨着力发展生物医药,沈阳在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优势明显。在中西部地区,河南洛阳以及甘肃金昌分别成为电子功能材料和非金属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区。此外,杭州的云计算、长沙的智能制造装备、西安的集成电路基地建设、辽宁的软件、拉萨的生物医药等,都体现了各具特色与优势的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