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高级城市规划师,近年致力于智慧城市与城市大数据研究和实践,与摩拜单车合作《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2017春季骑行报告》等多个项目。本文欢迎授权转载。
自从共享单车风靡资本市场以来,“共享经济”的风口似乎就此打开,各种共享出行不说,从雨伞、充电宝,到睡眠仓、卡拉ok盒子等新鲜共享产品层出不穷,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大量争论。
这里我倒不想多费笔墨界定“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毕竟所有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东西本来就可以叫做共享,这是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可以通过信息的互通实现对物品价值的最大化复用,减少闲置时间,简单说就是让越来越多物品实现不需要所有权,但又随时可用的状态。而以前这类特征的物品一般属于公共品范畴,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一般由政府提供。
很多人认为共享经济只是针对个人闲置物品,未免狭隘。拿出私人物品共用当然是共享,但企业的物品拿来租赁为什么就不能是共享?自从有了互联网,便有了认知盈余的外溢,有了知识或者说内容的创作和共享,有了搜索引擎和WIKI;移动互联网和LBS(以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的基于位置服务)出现以后,基于空间位置可以实现更多的物品共享,比如Uber、airbnb、wework等经典的商业模式(后两者共享的空间位置固定,而汽车共享其实是通过司机的手机进行定位和信息交互),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其实也可以归为这个类型;而随着NB-IoT等低功耗低成本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万物互联逐渐成为可能,所有物品都可以实时在线,自动发布其位置和状态信息,这样就使很多以前需要私人拥有的物品和服务具备了共享的可能性。
共享经济与ICT技术的同步演进
共享单车是物联网时代的第一个经典作品,可以说开启了新的共享经济时代的大门。作为“最后一公里”最佳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很多场景下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与轨道交通的配合方面,休闲娱乐和短距离通勤也是最常见的消费场景。私人自行车和有桩公共自行车的不方便之处,被共享单车几乎完美地解决。因此,在消费者(C)端,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一种刚需,虽然单次价格低,但使用频度高。
针对政府的G端商业逻辑,往往是互联网企业不太擅长的。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和准公共产品,政府对公共自行车是有付费意愿的,或者说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补贴,以补充公共交通系统的不足,减轻道路交通系统压力。在一二线城市,商业资本对用户和政府进行了充分的补贴以换取市场资源。但在大多数中小城市,政府往往原本有自行投资运营公共自行车的预算。共享单车兴起后,效率明显高于政府自营方式。这时,政府如果采用PPP方式引入共享单车企业进行特许经营,提供一定的初期投入或者不同形式的经济补贴、排他授权,而企业负责运营管理并自负盈亏,就能形成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共享单车在所有互联网产品中,可以说是线上线下融合最好的消费场景,扫码开锁,关锁支付,逻辑闭环清晰;更重要的是,单车的借还都直接连接着用户的生活场景,久而久之,用户的所有职、住、休闲位置信息都可以被记录和挖掘。基于借还车的精确位置,未来可以进行线下消费的引流,直接转化线上流量。所以说,共享单车产品对流量的转化,是其最主要的B(企业)端商业逻辑。所以,我们未来会越来越多地看到线下零售门店与共享单车的合作,实现流量的变现。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共享单车同时具备了CBG三方受益,且三方皆有付费意愿,这样的商业模式在之前几乎绝无仅有,其受到资本的疯狂追捧也就不奇怪了。很多人都会不禁追问,是否还会有其他类似优秀的商业模式?这类物联网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要点:
1、产品以类公共品方式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我国的高速城市化过程中,虽然往往十分重视城市设计,但汽车导向的思维习惯往往导致近人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非常粗糙。宽马路、大广场断面粗放、尺度巨大,但缺少很多人性化服务和设施。城市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上的街道家具往往是现阶段改造和补充的重点。路灯、站牌、座椅、果皮箱、公厕、饮水机、地锁、自行车停车桩、电动汽车充电桩、便利店等,与自行车一样,都会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改造之后具备更加便捷友好的服务界面和方式,而且总量巨大。
2、直接服务C端高频需求,为消费者带来方便体验,随处可以获得服务。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二维码和小程序,这些技术要素附加到很多物品上时,都会令其发生巨大的变化。类似通常所说的“互联网+”,线下物品一旦获得了线上入口,变得可以实时在线,可监测、可支付。一些低值高频需求,以前往往由政府基本免费的公共品提供。但如同公共自行车一样,经常形同鸡肋,供给水平和质量很低。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消费者有意愿通过小额支付来改善消费体验,就带了海量的长尾需求,形成商业机会。因此,公共厕所、饮水机这些刚需产品可以通过方便、品质、安全等理由形成支付意愿。当然,最终实际买单的其实往往也是B端或者G端。
3、作为线下流量入口和支付入口,对互联网企业和线下商业都有巨大的引流能力。高频的支付需求对于在线支付和线上流量的价值显而易见,共享单车也因此成为微信和支付宝争夺的焦点,甚至成了在线支付海外战略的重要载体。微信小程序由于线下扫码模式天然的优秀导流能力,也会成为这类产品的最佳入口。此外,城市与街道上的各种产品天生都会很好地融合线上与线下消费场景,并与实体商业的空间位置紧密关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带有精确位置的行为数据也将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4、作为技术创新驱动的公共产品,通过PPP方式运营会大大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类似无桩共享单车免除了政府运营公共自行车的负担,正在涌现的很多产品都会通过物联网技术形成低成本免维护的公共品供给方案,甚至可以完全不需要政府投入且能自主盈利。我们正在合作的几个产品都有类似的核心技术创新。以互联网共享公共厕所为例,并不是简单地把自家厕所共享出来或者画个地图,而是通过自动控制机器人、污水循环处理、排泄物生化处理等技术,实现扫码使用,自动清洁,将公共厕所变成可以在街道上直接整体布置,无需上下水甚至供电,几乎完全免维护、零运行成本,大大减少了政府的环卫支出。又如物联网垃圾桶,通过传感器感知垃圾的深度并随时通知运营平台,根据垃圾体积使用太阳能自动压缩。从在清华大学校内试运行的样机来看,原来每天环卫工人需要三次以上的巡查和清理,目前只需十天左右一次在收到通知后进行清理即可,大大降低了环卫部门的综合成本。
物联网智能垃圾桶功能
物联网智能垃圾桶结构和外观
智慧街道示意图
5、除此之外,所有的公共空间的共享产品,或者叫做一个智慧街道的生态系统,都可以嵌入各种城市传感器。比如我们研发的City-grid集成传感设备,通过微传感器MEMS、低功耗物联网、边缘计算、视频结构化处理等技术集成,可以进行包括气象、环境、声音、积水、人流、车流等二十余项城市数据的实时监测。配合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感知城市里发生的几乎一切事件。这些数据的运营未来对城市规划管理和商业选址和经营等都会有进一步的深远影响,而所有设备数据构成的一体化城市数据平台,其实就真正形成了智慧城市的末稍感知能力。
City-grid集成传感器外观
City-grid集成传感设备与智能路灯集成效果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基于城市空间,尤其是街道空间的共享经济形态正在蓬勃兴起。智能化的街道空间也正在成为智慧城市的一种典型的场景。智慧街道(Smart Street)是指集约改造街道空间,在保障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现有街道设施的智能改造,最终实现出行辅助,便民生活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智慧城市功能。2016年《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中《智慧街道》章节已初步勾勒出我国对智慧街道目标要求:(1)设施整合——智能集约改造街道空间,智慧整合更新街道设施;(2)出行辅助——普及智能公交、智能慢行,促进智慧出行协调停车供需;(3)智能监控——实现街道监控设施全覆盖、呼救设施定点化,提高安全信息传播的有效性;(4)交互便利——设置信息交互系统,促进街道智慧转型;(5)环境治理——加强街道环境检测保护,促进智能感应并降低能耗。
共享单车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将市民从小汽车拉回到街道。我们渐渐意识到,城市街道上还存在无数尚待挖掘的市民需求与商机。其实共享单车的爆发并非偶然,很多原来城市街道上我们认为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通过共享经济或者PPP公私合作模式,都可变成巨大的商业机会。而这些新经济风口未来几年内也会一一呈现,上文提到许多其他智能街道产品,都会在未来我们的街头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像共享单车一样,他们将借助资本的力量,改变我们的城市,改善我们的生活。